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一元三导八要素,党建引领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内涵强特色、聚焦质量提水平,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党的建设和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学院党建工作做法获《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交汇点等媒体报道
固根本,强引擎,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项工作部署,以党建聚人心,以党建促团结,以党建促发展,牢牢把握办学治校方向。学院坚持将党建与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下好党建与业务“一盘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学院以落实新时代江苏高校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三级党组织“强基创优”建设计划为抓手,通过党建+组织建设、党建+教育管理、党建+合作共建,创新工作形式、平台及载体,持续提升向心力、战斗力、创造力。对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认真落实年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加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覆盖。五年来,学院党总支获评江苏省2021-2022年度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获批校标杆院系培育单位,连续2次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2年在常州市党员教育全媒体作品创作大赛中获二等奖。材料工程系党支部获评校“优质支部”“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生党支部获评校最佳党日活动。学院与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开展党建共建,与常州市天宁街道结成党建联盟,党建校地共建相关工作经验被《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00例》《常州教育信息》收录。
“联盟+”结对联姻模式打造校地党建共同体
与盐城市洋马镇开展党建共建
与常州市天宁街道党工委结成党建联盟
《一统领四融合,探索“党建+”校地党建共同体模式》获江苏高校2021—2022年度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建“党建联盟”促“共建互动”》被《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00例》收录
《常州教育信息》报道我院党建工作成效
促内涵,强特色,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坚持将教工党支部建在专业方向上,促进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同向同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持续凝练特色,做强内涵,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紧紧围绕自身发展目标定位,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深化学科专业改革与建设,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19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实地评审,新增增材制造工程新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校十四五重点学科。立足学院特色品牌专业,持续强化课程建设新理念,推动课程改革创新,获国家一流课程1项、省一流课程1项、获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深入挖掘材料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持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获批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线上课程建设课题1项,获批校级课程思政师范学院立项建设。
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强化资源聚集。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获批江苏省“材料表界面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常州市金属材料表界面行为调控重点实验室、常州市轨道交通轻量化材料产学研创新联盟等高水平学科平台4个。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获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依托该专业申报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获批2022年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材料表界面结构与功能研究团队
学院教师参加第九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凝共识,聚合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引领,秉承“世界发现材料,材料改变世界”院训,贯彻“五心”工程助推“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工作理念,推进五育深度融合,坚持德育为先、知行合一、健康为基、以美育人、劳动育人,指导立德树人工作实践。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获评省教育系统关工委2022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教育项目案例”二等奖。五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铸造工艺设计赛、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150人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涌现出一批勤学励志、追求卓越的先进典型。2022届毕业生李阳在校期间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中国电信奖学金•天翼奖、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
《赓续青春百年志,材料青年向未来》项目获省教育系统关工委2022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教育项目案例”二等奖
《党建引领,校地共建,写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的红色融合文章》获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二等奖
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李阳
重引进,强培养,人才队伍活力进一步彰显
切实履行好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引才、育才和用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努力构建“头雁引领、雏雁成长、雁阵齐飞”的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广视角引才、多元化育才,不断为“人才池”注入活水。
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校地合作共建,提升创造力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3%,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55.3%,境外研修、读博5人,博士后研修2人。特聘加拿大外籍院士1人、江苏省产业教授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省“双创博士” 6 人、省科技副总6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2人,校级中吴人才3人。其中特聘外籍教授阿里达院士获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表界面材料团队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多名教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常州市交通局、镇江市高新区科技局、武进国家高新区等政府事业单位部门、校内职能部门挂职或借调。通过微课比赛、导师制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在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奖。(图/文 占成、徐洁;审核/羊悦;编辑/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