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简介

1. 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系统掌握材料与化工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产品设计与制备、工艺与设备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 目标及未来5年工作思路:围绕材料与化工产业人才需求,打造与区域产业匹配度高、学科优势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优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基地。根据学科及产业发展趋势,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广度深度。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案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高质量开发。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未来5年,开发产教融合课程3-4门,新增中青年学术骨干8-10名、硕士生导师15-20名、企业导师10-15名、研究生工作站8-12家,培养硕士生不少于300名。

3. 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持续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及学术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

4. 产教融合育人计划:打造“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育人队伍,推进“课程教学+基地科研+社会服务”育人方式,构建“知识传授+联合攻关+创新实践”育人体系,以校企合作项目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专业学位领域(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方向)的特色与优势

材料工程(轻量化材料)

领域:轻合金及复合材料成形与应用。

特色:大尺寸铝合全环件成形、7系高强铝合金焊丝开发等关键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

优势:拥有“产品轻量化材料设计与成形装备”省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材料设计与增材制造”省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平台、江苏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及常州市轨道交通轻量化材料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

化学工程(能源化工材料)

领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开发及应用。

特色:绿色水系二次动力与储能电池材料研发、电芯制作与装配、模组结构设计技术达行业先进水平,高安全、长循环1.65 V软包型电池(能量密度35-40 Wh/kg,循环寿命 1500次))可替代铅酸电池应用于两轮电动车。“

优势:拥有“高安全锂/钠动力与储能电池”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重点产业学院、江苏省“高安全动力与储能电池”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资源与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退役材料综合利用)

领域:新能源退役材料资源化综合利用。

特色:电子废物全组分清洁利用、有色/稀贵金属回收-深加工--体化制备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优势:中国再生资源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拥有“贵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重点建设实验室”等6个省级平台和“有色金属(贵金属)资源循环及其深加“资源与环境”2支省级科技/教学团队。